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班公湖大桥通车,印军重兵困守高山,解放军巧妙布局实现不战而胜

日前,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就发布一则公告,宣布首届班公湖自驾边境的活动开始了。这次自驾路线经过了精心规划,途中一共会经过八大景区,且每个景区都设置了活动环节,参与者可以尽情领略当地的壮丽景色。

日前,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就发布一则公告,宣布首届班公湖自驾边境的活动开始了。这次自驾路线经过了精心规划,途中一共会经过八大景区,且每个景区都设置了活动环节,参与者可以尽情领略当地的壮丽景色。

班公湖大桥通车,印军重兵困守高山,解放军巧妙布局实现不战而胜

(中方修建的班公湖大桥)

中方这一消息一出,印度国内可谓是炸了锅了,因为中方规划的路线中,包括了新建的班公湖大桥和南岸公路。印方表示,中方此举史无前例,更是明晃晃地宣示主权的行动。

一直以来,印度在班公湖的主张,就基于英国殖民时期的非法划界,尤其是1865年英国单方面划定的“约翰逊线”,将班公湖西部约三分之一的区域,也就是191平方公里划入英属印度版图。印度独立后,就“继承”了这一殖民遗产,声称对班公湖全域拥有主权,但这一主张缺乏历史和法律依据。

事实上,班公湖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历史上元朝至清朝均对该地区实施有效管辖。在争议之下,目前中方实际控制湖泊东部三分之二,约413平方公里,印度则仅控制西侧咸水区域。

去年十一月,也就是我国班公湖大桥尚未开通时,印方还搞了一个所谓的“战地旅游”方案,并将班公湖纳入其中。如今中方此举,也算是对印方不当行为的对等反制了。

对于印方而言,其反应之所以这么大,是因为班公湖大桥和南岸公路的通车,对印度在各层面都构成了实质性的冲击。

首先,从军事领域来看,直接削弱了印度的实际控制能力。

班公湖大桥修在中方实际控制线东边26公里的地方,就架在湖面最窄的地儿,宽度只有50米宽,双向四车道,能过40吨重的大家伙,像15式轻型坦克、榴弹炮这些都能轻松开过去。以前解放军南北岸调兵得绕日土县城,200多公里路得开8小时,现在大桥通了,15分钟就能到了。

这种机动性优势,就使中方能够以更少兵力,实现对敏感区域的高效控制,未来我们若将驻守兵力从原本的3个合成营缩减至1个营,防守也还能一样稳当。

展开全文

班公湖大桥通车,印军重兵困守高山,解放军巧妙布局实现不战而胜

(莫迪到访边境,慰问印军)

同时,大桥和南岸公路一连通,就像给中方布了个前后呼应的防守网:北岸开导弹快艇的部队和南岸的装甲兵,通过大桥能短时间实现联动,要是印方有啥越界动静,中方10分钟内就能两边“包饺子”打回去。印度智库都承认,他们原来分点死守的招儿彻底没用了,想往东扩张到“第八指”的计划也泡汤了。

后勤这块儿更明显。南岸公路接上G219和国道,解放军往班公湖送物资的效率将直接翻3倍。以前冬天解放军运送物资得靠直升机,飞一次成本50多万,现在开车运,成本不到10万,还能天天送。我们现在能常年在这儿摆重型装备,可印度因为路不好,冬天得把70%的重武器撤到列城,相当于半年都处于手无寸铁的状态。

其次,在政治博弈层面,中方这两大项目,极大动摇了印度主张的合法性基础。

中方通过大桥和公路通车,配合“环班公湖自驾边疆行”等旅游活动,将班公湖地区的开发与主权宣示深度绑定。在这次活动中,16辆越野车从日土县出发,沿南岸公路穿越大桥完成环线,全程通过社交媒体直播,直接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对湖区的实际管辖能力。

而印度《教徒报》也不得不承认,中方这种“主权宣示”的方式,将使印度此前宣称的“整个班公湖属于印度”彻底失去说服力。

在去年年底的谈判中,中方就曾明确将班公湖地区的实际控制现状作为谈判基础,要求印度承认“以现地控制线为基准进行划界”。如今大桥和公路的建成,将使得中方在谈判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,印度再想装看不见“生米煮成熟饭”的事实都难。

班公湖大桥通车,印军重兵困守高山,解放军巧妙布局实现不战而胜

(中方举办活动)

最后,中方还将成功挤压印度的战略空间。班公湖东边是淡水区,有鱼有矿,西边印度控制的地儿全是咸水,啥都没有。现在南岸公路通了,我们能搞旅游、科考、生态保护一体的开发,以后每年游客能哗哗来,印度想靠卡资源施压中方,简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总之,班公湖大桥和公路网络,对中方来讲不仅是一个个工程奇迹,更是中国以基建塑边防的高招。印度以后只能被动防守、耗资源,而中方不必动武,就靠实实在在的开发和控制,就能把主权稳稳守住,边境也平平稳稳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091256.cn/26718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